幣圈老梗?中國又「禁止」加密貨幣了!
在幣圈流傳一句玩笑話:「每隔一段時間,中國就會禁止一次比特幣。」這並非空穴來風。自從加密貨幣興起以來,中國多次發布禁令,影響了全球市場情緒,也塑造了今天區塊鏈產業的地緣政治版圖。
但中國到底禁止了什麼?又為什麼要這麼做?這篇一次說清楚。
中國對加密貨幣的禁令歷史回顧
時間 | 主要禁令內容 |
---|---|
2013 年 | 禁止銀行與支付機構提供比特幣相關服務 |
2017 年 | 禁止 ICO(首次代幣發行),關閉國內交易所 |
2019 年 | 重申禁止虛擬貨幣交易,掃蕩挖礦業者 |
2021 年 5 月 | 全面打擊挖礦活動,各地礦場被強制關閉 |
2021 年 9 月 | 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,視為非法金融活動 |
可以看到,中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從早期的「限制支付」到後來的「全面取締」,力度一波比一波強,尤其 2021 年之後,正式把虛擬貨幣交易定性為非法,加上礦場被清除,幣圈版圖因此出現重大變化。
為什麼中國要禁止加密貨幣?
1.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
中國政府長期強調金融穩定,虛擬貨幣價格波動劇烈,容易引發大規模資金炒作與泡沫,增加金融市場脆弱性。
2. 控制資本外流
加密貨幣具有跨境、去中心化特性,讓資金轉移變得極為方便,這對中國嚴格管制資本流動的政策構成威脅。
3. 打擊洗錢與詐騙活動
加密貨幣常被用於非法資金流動、詐騙與網路犯罪。中國為了打擊非法金融活動,將加密貨幣交易列為重點監控對象。
4. 推動數位人民幣(CBDC)
中國積極發展自己的央行數位貨幣(Digital RMB),自然不希望民間的加密資產分散支付與貨幣主權。
禁令之後,中國境內還能接觸加密貨幣嗎?
- 交易所:大多數中國境內用戶無法直接使用 Binance、OKX 等交易平台,需透過 VPN 才能連線,但違反規定風險高。
- 礦場與算力:大量礦場撤出中國,遷往哈薩克、加拿大、美國德州等地。
- NFT 與區塊鏈應用:部分企業轉向開發「聯盟鏈」(私有區塊鏈),或以「數位藏品」名義進行 NFT 類型活動,但避免使用加密貨幣交易。
簡單說,一般民眾已難以合法參與幣圈活動,但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研發並未停止。
中國禁令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有什麼影響?
初期:市場劇烈震盪
每次中國發布禁令,短期內通常會造成比特幣與主流幣種大幅下跌。例如 2021 年 9 月禁令發布後,比特幣單日下跌超過 10%。
長期:幣圈去中國化
隨著中國礦場被清除,全球算力分布更加分散,提升了比特幣網路的抗審查性與去中心化程度。交易市場重心也逐步轉向北美、歐洲與東南亞。
產業轉型與新興市場崛起
許多原本服務中國市場的交易所與項目方,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,例如 Binance、Bybit、FTX(已倒閉)等,全球加密產業版圖因此更加國際化。
中國未來會解禁加密貨幣嗎?
目前看來,短期內大規模解禁的可能性不高。中國政府對金融市場控制極為謹慎,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與國家政策目標存在結構性衝突。
不過,區塊鏈技術、數位人民幣、以及部分 Web3 應用(如供應鏈金融、數位身份認證)仍被列為「戰略發展重點」。
也就是說,中國禁止的是「無政府化」的加密貨幣,但不會放棄利用區塊鏈技術。